看別人很厲害?那又怎樣,我也很好:焦慮的盡頭,是回到自己


卡姊駕到-溝通理論學堂

Communication Theory Academy

如果我是一個許願精靈,什麼願望我都可以為你實現——但有個條件,不管你許了什麼,你的主管都會得到十倍的報酬。你會許下什麼願望呢?


我最近在看《朋友與敵人》這本書,裡面有個故事我印象很深,我稍微改寫了一下,變成上面這個問題。書中的主角撿到一盞神燈,精靈問他要實現什麼願望,他卻說:「我要你搓瞎我一隻眼睛。」

我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職場中,幾乎無可避免地會落入「社會比較」的陷阱。透過與身邊的人做比較,來評估自己的價值與表現。

我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「社會比較」: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優秀、擁有更多時,我們容易感到挫敗、自卑,這是「向上比較」;例如,看著臉書上朋友打卡去西班牙旅遊,難免會比較自己怎麼只能去亞洲鄰近國家。

而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差、處境更糟時,心中會油然而生一種優越感與滿足,這是「向下比較」。像是看到同事上台簡報被主管當眾打槍,雖然嘴上不說,心裡卻會暗自慶幸:「至少我上次沒那麼慘。」

應用方法

如果你懂得「社會比較」這項社會心理學理論,或許你也能像我一樣,開始更有意識地運用它,而不是被它牽著走。

身為講師,很難不去比較:誰課多?誰進了頂尖企業?誰的書賣得好、評分高、線上課程大賣?

我曾不停滑臉書、打聽講師圈消息,每次比較後,只加深「我是不是還不夠好」的焦慮,漸漸吞噬了教學的熱情。

後來,我蔽屏幾位總在分享成功的講師,也提醒自己,若不想成為別人的假想敵,也該刻意降低分享成就的頻率,甚至偶爾誠實分享挫敗。

這次得癌症,有朋友擔心我是不是故作堅強。其實我有難過,但後來開始練習「向下比較」,反而讓我更能穩住情緒。

像是術後推點滴時,看到老奶奶幾乎無法立直地走著,我說:「還好我是在40幾歲開這個刀。」

醫師說要化療那天,我一個人哭了幾分鐘後,也告訴自己:「郭昇教練都熬過來了,我也可以。」

或許這樣的比較不太正確,但它幫助我,把自己拉回現實,再一次,站穩。

溝通思維挑戰

利用洗澡、開車、搭車時想一下

✅ 步驟一|列出你最近二-三次感受到「社會比較」的時刻

請誠實地寫下這些情境,不管是向上比較(覺得自己不如人),還是向下比較(感覺自己比別人好)。

✅ 步驟二|寫下當時你的情緒反應

試著描述你當下的內心對話或感受。是羨慕?憤怒?不甘心?自豪?安心?請寫得越具體越好。

✅ 步驟三|重新框架你的想法:

  • 如果我改用「向下比較」來看,這件事還能有什麼不同感受?
    (不是要你看不起別人,而是用它來重建你的心理安全感)
  • 如果我不比較,單純回到我當下的價值與目標,我會想怎麼調整心態?

此文章因應版面格式稍加濃縮,按下「出色溝通力學院圖片」即可前去網站,閱讀完整版本與更多溝通理論文章

Preferences

如果電子報內容不符合你的期待,別客氣按下退訂閱 Unsubscribe

Hi, I’m a creator

Read more from Hi, I’m a creator

我得了癌症! 在我去開刀、住院和第一次化療時,我幾乎封鎖所有消息,因為我知道朋友們一定會來關心我的狀態,但我也知道,在那個時候,我最需要的是好好休養。 因此,我只告訴了親近的家人、男友,和三位朋友。 真正的關心,不是問得多,而是懂得何時不問 開刀前兩天我就入院清腸。有天晚上和一位家人視訊,第一句話就問我:「你還好嗎?」第二個問題是:「怎麼會這樣?」最後一題是:「你怎麼發現的?」 對於關心的親友,實在不好意思請人家住嘴,只好這樣 Q&A: Q:你還好嗎? A:「我沒事。」 Q:怎麼會這樣? A:「我也不知道,要等醫師開刀才知道。」 Q:你怎麼發現的? 這題好在一旁來探視我的哥哥立刻說:「你是會不會聊天啊!」 我也趁機趕快將話題轉移,問了對方最近有什麼劇可以追。 關於「你還好嗎?」這問題,讓我想起學西班牙語時老師分享的事。在國外,當別人問你:「你今天好嗎?」其實這只是一個習慣性的招呼方式,只要回答:「非常好。」不需要認真地將你當天真實的好壞感受跟對方分享。...

昨天朋友來幫我按摩,邊按摩我們邊聊天,她聊到自己的女兒和女友在我們板橋開的韓式炸雞店-酷酷雞,因為Threads上一篇食客的分享文章爆紅後,最近兩位老闆接單忙到沒時間吃飯。 善用群組,傳遞正向能量 對比兩個月前剛開幕後的每一天,常常是兩個人大眼望小眼,有時冷清到一天連一張訂單都沒有,媽媽看到了她們這兩個月的進步,特地在她們的家庭群組裡寫著讚美兩個孩子好棒,成長進步許多。 同樣在群組中的兒子女友看到訊息後,私下問我朋友:「媽咪,發生什麼事了嗎?」朋友說:「沒有,我覺得她們這兩個月在事業和工作上表現的相當好,我們家表現得好就是會公開說出,如果有不好需要改進的部分,我們就私下說不特地張貼出來在群組裡。」 真是有智慧的媽媽,誰都喜歡也期待在他人面前能有良好的形象,也都沒有人喜歡在公開場域被說不是或加以指責。 我也有幾個家庭群組,最常使用的群組除了我們相約碰面時間、地點外,再者就是大家把自己孩子的影片或照片秀出來,大家就會在裡面接龍回說:「怎麼那麼可愛」、「好厲害唷!」不過似乎沒有讚美過彼此的聲音,很偶爾還會有一、二則突然對某位家族成員行為的不滿指責,頓時間所有成員就會默不出聲好幾天。...

卡姊駕到-影視解碼溝通法 電影、電視劇中每場對話、每個決策,都是溝通藝術。 讓卡姊與你探討如何更有效地表達自己、理解他人, 並在不同情境中運用適當的溝通方式。 看到臉書狂跑出《童話故事下集》的短影音,看了幾個片段後太有共鳴,特地找幾天把它追完,有些人說現在婆婆沒那麼誇張了吧!有沒有我是不知道,不過曾經為人媳婦過的我只能說,我在看每一集都猶如重溫當年婚姻生活下與公婆共處的回憶。 我談談最有感觸的三件事,你在看到劇中媳婦和我的故事場景後,能先停下來想想如果是你,你會怎麼應對和溝通,再看看我和劇中媳婦的應對模式和你一樣嗎? 不是為了贏,而是為了讓大家都能好好過日子 婆婆要媳婦一大早跟她去廟裡祭拜、做法以求得孩子,媳婦不想去因此編了個理由說:「可是媽我明天要去公司加班。」婆婆竟然說:「那我們就在妳加班前來去。」 這個畫面我立刻想到二件關於拜拜這件事,有一年,年夜飯後,全家一起去龍山寺拜拜,有些微醺的婆婆,單獨把我拉到廟的後殿去,還特地示意先生不要跟過來,婆婆帶著我去找「註生娘娘」,然後就說:「舒涵,妳跪下來。」...